新华社拉萨8月17日电 题:拉萨雪顿节:藏戏京剧再相遇
新华社记者刘洲鹏、刘文博
(资料图片)
“你看那雪山上铺满哈达迎王妃”“青史中写上了千古第一女”……
16日晚,在2023拉萨雪顿节开幕式文艺演出的舞台上,国家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黄炳强穿着黄色蟒袍,迈着稳健的四方步缓缓上台,尽显李世民威武之气;另一边,饰演松赞干布的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团长班典旺久穿着金色藏戏服饰,步子大开大合,气宇轩昂地上场……时隔多年,两位演员在台上重逢。
舞台上,两方不同艺术风格的演员尽显各自风采:一方唱腔高亢激昂宛如高原上盘桓的雄鹰,引起观众热烈欢呼;另一方眉眼生动传神,身姿优美,唱腔低沉细腻,让观众如痴如醉。
57岁的黄炳强回忆,2004年,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和国家京剧院的队伍相遇了,同时,京剧院派到藏剧团的第一位援藏干部孙少东也带来了藏剧团演出的藏戏《文成公主》剧本,想与京剧院合作,通过合适的改编推动藏戏的传播。
“语言不通、音乐不同,藏戏和京剧两种风格迥异的艺术同台演出,在那之前我们从未设想过。”黄炳强说,京剧与藏戏的合作也让他从此与西藏结缘。
途经文成公主进藏的路线唐蕃古道,奔腾不息的江水、古老的寺庙、广袤的草原、成群的牛羊、悠扬的牧歌,还有当地人们对戏曲的热爱,都让黄炳强动容,他口中一句句有力的唱词便是从这一幕幕高原风貌中来。
2005年全国艺术创作座谈会上,国家京剧院与西藏自治区文化厅正式达成协定,与藏剧团共同创作京剧藏戏版《文成公主》。同年8月,京剧藏戏《文成公主》在西藏政协礼堂首演。随后该剧目被评为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入选了2006-200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剧目”,已在全国多个城市上演。
让藏剧团演好藏戏(松赞干布部分),让京剧团唱好京剧(文成公主与李世民部分),对作曲要求十分严格。整个京剧、藏戏的作曲需要连贯采用填空式创作,待京剧部分的曲子写好后,根据前一句京剧曲子的落音点填空,填写藏戏曲子的尾音又要落在下一段京剧开始的地方。
“经过多年的打磨和情感的投入,两种不同艺术风格的唱腔非常协调,多年后再次演出,大家唱段间的衔接已经很自然。”班典旺久说,“步法、身段……在这些年交流的过程中,京剧演员亦师亦友,我们学到了很多。”
以藏戏演出为主要内容之一的拉萨雪顿节,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2006年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是西藏群众每年可以尽情领略观赏藏戏、过足戏瘾的绝佳时机,雪顿节也被称为“藏戏节”。市民央宗带孩子观看了演出,她兴奋地说:“没想到藏戏和京剧能在同一个舞台如此和谐地共同演出,我的孩子能够通过观看这场精彩的表演,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京剧藏戏《文成公主》在西藏演出多次,这是第一次在雪顿节上展示文化交流交融之美。”班典旺久说,“这次能让京剧藏戏在‘藏戏节’上呈现,并通过直播让全国观众看到古老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感到很荣幸。”
拉萨市融媒体中心数据显示,截至17日零时,开幕式线上观看量达432万余人次,带“#雪顿节”话题的视频总播放量达4127.2万次。
“这些年,藏戏在飞速发展、创新、传承。”班典旺久介绍,拉萨雪顿节期间,西藏首部少儿舞台剧藏戏正式演出,首次与西藏观众见面。随后该剧将成为西藏自治区藏剧团“以剧育人”优秀保留剧目,为今后培养藏戏接班人提供优秀剧目与专业支撑。
数据显示,自2005年西藏全面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以来,西藏已恢复发展154支藏戏表演队,13名藏戏传承人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