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每日热文:社交平台上无处不在的“momo”,到底是谁?

2023-05-24 12:41:02 来源:“人民网”微信公号

大脑袋、捏着双肉萌萌的小爪子……一段时间以来,一个昵称为momo的粉色小恐龙头像屡见不鲜:TA似乎无处不在、无所不言,在各大社交平台留下很多帖子和笔记。

其实,momo并非某个人,最初只是系统为新用户自动生成的默认昵称。随着算法推荐、“网络考古”越来越多闯入个人空间,一些习惯了“潜水”的网友索性换成默认昵称、使用默认头像,主动隐身以寻求一份隐秘感与安全感。


(相关资料图)

社交媒体平台截图

互联网是虚拟空间,然而这个耳熟能详的定义,正在被大数据算法挑战。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各大APP相继推出“可能认识的人”功能。一条微博吐槽,一个社区问答,乃至评论过的帖子、点赞过的视频,都可能被即时推送给亲友、同事、同学等现实中的熟人。

身处信息时代,有人需要在强关系圈中展现社交规范和期待下的“公我”形象,也需要在弱关系圈释放隐藏于“私我”中的表达欲。只不过,日趋强大的检索功能模糊了线上与线下的界限,社交媒体账号成为每个人不可分割的数字化身,循着蛛丝马迹顺藤摸瓜,就能找到那个不愿在虚拟世界中现出的“真身”。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独一无二的名字一经搜索,过往的“网络痕迹”便可能被扒出,有时甚至会遭遇“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私域被侵入、留痕被曝光、隐私被窥探、表达被约束,适度隐藏成为一种新的需求。

近年来,平台推出了朋友圈分组、关闭手机号查搜和一键创建隐私小号等功能,同质化的momo账号则规避了以身份标签为基础的算法推荐。网友们“更名换姓”,只求上网冲浪时能暂时躲开日常的社交、熟人的打量。

社交媒体平台截图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mo”。与现实身份“断连”的momo,有着如同枯叶蝶一般的保护色:查找用户昵称,头像队列如同克隆人;搜索发言记录,弹出万千条粉色小恐龙的只言片语。这种做法,既不必担心被现实生活里的熟人轻易认出,也不必因某句评论被网友放大苛责而顾虑纠结,既获得了躲进人群喘口气的“树洞”空间,当然也就放弃了与其它网友建立进一步关系的可能。曾几何时,昵称和头像是彰显个性的重要元素。如若发现撞名了,还会浅浅生气一番。如今,从个性张扬的昵称到“复制粘贴”般的momo,我们在日渐透明化的网络中寻求自洽。

同质化并不完全是抹除个性,看似千篇一律的momo背后各有各的精彩。然而,momo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卸去了现实的规范,网络发声容易变得随性随意,不乏个别momo妄图肆意妄为。需要强调的是,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momo也不是包庇纵容违法言论的保护伞。事实上,伪装只是“表层匿名”,通过用户账号ID这张独一无二的“网络身份证”,已有momo因不当言论被追责。一些无辜躺枪的momo也反思,碰到有人顶着自己的头像和名字说蠢话、干坏事,比孙悟空遭遇六耳猕猴还闹心。

由此而言,momo营造出的氛围有赖每一个momo共同守护。但从长远来看,在互联网空间,公域与私域如何共存、自由与规范的边界该怎样界定,是对我们所有人的共同挑战。

这正是: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还需momo共同守护。人民日报评论 戴林峰/“人民网”微信公号

关键词:


快看点丨甘肃省张掖市发布大风黄色预警

2023-05-23

资讯来源:北京青年报官网

教育